蕲春:多维发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

26
黄冈日报
2025-05-22 16:14:00

4月27日,蕲春县狮子镇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干部运动会。8名选手赤脚踏进水田,拿秧、分秧、插秧一气呵成,动作娴熟利落,田埂边加油声此起彼伏,现场热闹非凡。

当地以“干部实训营”为载体,创新开展“青春助农·躬身力行”插秧实践活动,采取“赛前培训+实战锻炼”相结合的方式,提升青年干部“三农”工作本领,引导他们在基层实践中干好“分内事”、种好“责任田”。

今年,蕲春县以“干部素质提升年”为契机,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,创新构建“靶向提能、实战强基、长效赋能”全链条干部培育体系,打造政治过硬、本领高强、作风优良的新时代干部队伍。

精准施教提能

“过去参加培训常感觉‘大水漫灌’,现在课程像‘点菜’一样精准。”刚参加完蕲春县2025年春季乡科级干部、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县委宣传部干部王维维深有感触。

4月9日至10日,蕲春县委党校组织春季主体班120余名学员,赴罗田、麻城、红安等地开展现场教学;4月11日,学员们返回蕲春,实地调研“2+2”主导产业项目。“走出去”与“带回来”相结合,实现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。

据悉,蕲春县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,坚持“靶向发力、固强补弱”原则,建立“需求调研——课程设计——效果评估”闭环体系,综合运用走访调研、座谈交流、个别访谈等方式,结合“单位需求、岗位需求、干部需求”,“订单式”制定《2025年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安排》。同时,在教学方法上,创新“组团式学习+跨部门联合培训+党校课堂”三位一体模式,采取专题讲授、案例研讨、现场教学、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形式,促进教学互动、学用结合,推动实现干部政治素质、支点意识“双提升”。

打造“3+X”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,必修课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、县域经济规划等政治理论和宏观政策;红色教育课程整合高山铺战役纪念馆、张体学纪念馆、蒋家山革命烈士陵园等本土红色教学资源;特色课程围绕科技创新、主导产业、全域大文旅、大物流大市场、生态环境、美丽城乡建设等县域重点工作。通过分层分类精准施训,着力培养干部的政治素养、专业能力和实践本领,为推动蕲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。

目前,该县已为2025年春季两期主体班学员量身打造6期专题培训,依托干部夜校、干部读书班等学习平台,开展红色主题教育、党性实践锻炼等特色活动20余场,参训学员1600余人次。

一线历练强基

“以前只会喝茶,不懂制茶。今天亲身体验后,我对茶产业和乡村振兴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。”4月27日,在檀林镇横山头村茶叶基地,青年干部围着村党支部书记李相成,边学着采茶,边聆听茶产业的发展历史,宁静的茶园变成了生动的“田间课堂”。

“茶香小镇”檀林,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。檀林镇因地制宜,将青年干部实践培训课堂搬到茶园一线,通过“沉浸式”教学让理论学习更接地气、实践锻炼更具实效,帮助青年干部深入了解本土茶文化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,从“茶中悟廉”“茶中砺行”汲取奋进力量,既破解了青年干部“本领恐慌”的难题,又为乡村振兴培育了一批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生力军。

在蕲春,像檀林镇“把课堂搬到一线”的培训模式并非个例。今年,该县围绕“干部素质提升年”工作部署,聚焦“干什么学什么、缺什么补什么”,坚持问题导向、需求导向,积极创新干部培养方式,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深度融合,让基层干部在田间地头、项目现场锤炼本领,真正实现“学中干、干中学”。

“手腕压低,角度要准。”“路肩除草讲究根除。”“除草机安全防护要领和打药机喷雾角度影响效果。”……在漕河镇刘槐线上,农村公路养护技术骨干王竹青,正耐心地向一线养护工们讲解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技巧。

县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采用“理论+实战”双轨培训模式,参训人员走出课堂,直奔户外练兵场,围绕“路肩修整、边沟清淤、桥涵伸缩缝处理、绿化修剪、机械操作”等实操难点项目展开技能“大比武”,通过以赛促学、以练提能,推动公路养护队伍从“经验型”向“专业型”转变。

一线练兵,强基提能。蕲春县坚持把“基层一线”“项目一线”作为锻造高素质干部的“主战场”,通过“实战练兵+精准培养”双轮驱动,推动干部在改革攻坚、产业发展、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中磨砺本领、锤炼作风。目前,该县已举办“高质量发展大讲堂”“干部实训营”等培训活动60余期,邀请行业专家、权威人士授课,培训干部3000余人次,选派86名干部到项目建设、服务企业一线挂职锻炼,推动23名干部跨区域、跨部门交流任职,让干部在实战中“经风雨、长才干、壮筋骨”。

长效培育赋能

“这份实绩纪实档案既是工作成绩单,又是能力体检表,帮我们找到工作中的短板,明确改进方向。”4月7日,在蕲春县重点项目施工现场,一名干部向县委组织部调研组这样描述“一人一档”管理机制带来的改变。

该县创新打造“实绩纪实+激励约束+成果运用”全周期管理体系,以精准画像为基础,以严管厚爱为抓手,以长效赋能为目标,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,构建长效培养机制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动态画像,精准识才。紧扣“先行区建设攻坚年”主线,聚焦项目建设、提振消费、招商引资、市场主体培育、优化营商环境等关键领域,建立“一人一档”实绩纪实档案,通过量化指标、延伸覆盖、精准评估,立体呈现干部在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实际表现。对在攻坚战中勇于担当、善于作为、表现优秀、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,在全县营造比学赶超、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。

严管厚爱,双向激励。综合运用提醒教育、常态督查、谈心谈话、组织处理等方式,将监督触角从关键岗位、重点领域向基层延伸,监督时间从“8小时内”向“8小时外”扩张,监督重点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拓展。完善基层干部待遇保障,对优秀村(社区)干部落实奖励性养老保险,激发干事创业热情。严格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,制定容错纠错具体办法。今年,对37名干部采取谈话提醒等柔性处理,为2人容错免责、1人容错减责、3人澄清正名,切实为担当者吃下“定心丸”。

成果转化,赋能增效。强化“学用闭环”机制,建立“培训、实践、考核”长效培养体系,确保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。推进“政企面对面”活动,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27个,推动2021-2024年签约未入库的11个重点项目中6个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;深化“六个一线”考察机制,将干部在项目建设、企业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表现作为考核重要依据。实施“督考一体化”工作机制,探索贴身考核、跟进考核和全程考核方式,每季度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排名,形成了“能者上、优者奖、庸者下”的鲜明导向,推动干部在实战中淬炼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