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9日人才动能激活发展潜能
10月9日,2025年度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优秀案例名单揭晓,由蕲春县推荐的中农华威生物制药(湖北)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“犬包虫病快速诊断试剂盒及应用”案例成功入选。
自2021年中农华威生物制药(湖北)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建立以来,在张文宝教授的带领下,公司对“吡喹酮咀嚼片”工艺进行创新优化,工艺创新优化项目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1000万余元。
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蕲春县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切入点,将专家工作站建设作为引进高端智力、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,以“精耕细作”之力“引才育才用才”,让人才“动能”激活产业发展“潜能”,为高质量发展的蕲春篇章注入强劲动能。
聚焦需求导向,引导人才献智
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。
蕲春县按照“行业部门主管、设站单位主建”的思路,出台《蕲春县专家工作站服务制度》,明确专家工作站申报条件、组建程序、职责任务、激励措施等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围绕现代农业、生物医药、蕲艾研发、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,创建集人才培养、学科建设和科研攻关为一体的专家工作站10家,支持设站单位柔性引进二级教授、长江学者、国医大师等专家教授10人,集聚本土人才115人,推动形成“专家引领、产业加速”的良好局面。
赤东镇酒铺村再生稻基地负责人邓先锋说:“自从建立再生稻专家工作站后,先后引进3名博士、6名硕士入站,从事种植技术、田间管理等科研工作,再生稻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。”
在专家们的“精准把脉”下,形成了以酒铺村为中心的再生稻高产高效示范区,再生稻种植面积达4.3万亩,头季亩产约达665公斤,二季亩产达360公斤,周年亩产超1000公斤,实现“吨粮田”生产。
发挥头雁效应,育好产业人才
“茶树培管要记住口诀:面最宽,筷子粗,发10留7。”今年以来,由李亚东教授带领8名专家工作站人才,在湖北驹龙园茶叶种植基地开展10余次实地技术指导培训,通过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和“以虫吃虫,以菌灭菌,以土养园,以饼养茶”自然生态管理模式,企业茶叶产量增加8%,茶园亩效益增加800元,“点对点”培育茶产业人才12名。
人才培育是产业发展的“源头活水”。蕲春县将人才培育作为专家工作站考核的重要内容,重点考核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情况,评估人才培育成效,实现“引进一名高端人才、带来一个高层次人才团队、培育一批本土人才、带动一个产业”的示范带动效应。建立“专家工作站+育才”模式,发挥10家专家工作站专家人才的智力资源优势,采取依站促学、借站求学、驻站帮学等方式,开展技术讲座、“田间课堂”、现场培训等业务指导、技术帮扶。
目前各站累计举办各类技术讲座35场次、“田间课堂”73场次,培训人员约3000人次,驻站专家联系指导企业及乡村人才110人,培养了一大批企业技术带头人、“土专家”和种养能手等本土人才。
统筹多方力量,实现成果开花
“湖北蕊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,顾豪爽教授领衔的团队开发的产品‘宽温超低功耗锰锌铁氧体材料制备关键技术’获得了中国创新方法湖北赛区大赛二等奖。”
“中农华威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,张万举教授领衔的省级‘博士创新站’申报成功。”
“蕲春常青桑椹专家工作站,焦春海博士参与指导的桑葚种植改良技术,拓宽了桑葚营销市场。”产业的发展成果不断涌现,一封封喜报接踵而至。
依托“专家工作站”人才资源优势,驻站专家协助企业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,新培育科创平台10家以上,“科技小院”3家,“博士创新站”2家,创建国家级“小巨人”企业2家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。围绕破解制约产业发展技术瓶颈,建立专家人才及其团队协同创新机制,常态化开展项目攻关和课题研究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,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。
自建站以来,10家专家工作站共发表论文30余篇,申请发明专利26项,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,形成新产品13项,新技术(含科技成果转化等收入)产生的经济效益6210万元,帮助培养国家级、省级科技创新人才2名,真正实现了“专家下沉、技术提升、产业受益”。